报道还呼吁警惕中国在海外能源领域的发展。有专家总结说,这是中国使用“软实力”的一个例子,该战略的目标是在巩固自己作为全球经济重要一员的角色。
《泰晤士报》报道称,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是是中国第三大国有石油公司,经营着北海最大的两个油田。
中海油2013年以151亿美元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并承担该公司约43亿美元债务。而今,尼克森公司在北海地区每天生产近20万桶原油,占该公司总产量超过10%,因此让尼克森的石油产量称霸北海。
而控制尼克森的中海油总公司属于中国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受中国中央政府“直接控制”。
英国前财政大臣奥斯本(George Osborne)对北海的石油公司施行减免税税政策,将石油和天然气生产税率由62%降低至50%,因此这家由中国控制的加拿大石油巨头才得以增加在苏格兰的市场占有率。
在北海开采石油的各大石油公司份额
《泰晤士报》声称,按照中国在北海地区如此的增幅,这意味着英国去年将20亿英镑的税收减免送给了中国的国有企业。
中国海洋石油公司去年的年度报告显示,英国政府在石油生产的税收减免“主要”体现在,2014年征收税费25亿英镑,然后在随后一年退税3.61亿英镑。
《泰晤士报》翻出旧账说,中海油在2012年收购尼克森时,居然并未引起英国担忧。该报认为,这样的英国政府只会让中国在北海油田的成长会畅通无阻地继续下去,反观美国在10年前因为国家安全考量阻止中海油购买美国的石油公司。(2005年中海油收购美国尤尼科失败——观察者网注)
报道称,中海油一名官员曾称部署的深水钻井平台将成为“中国移动的国土和战略武器”。
据观察者网查询,这个典故是发生在2012年,当时,越南政府反对中海油为一批新的石油勘探区块招标的决定。虽然中海油在该海域定期向外资提供勘探区块招标,但这一次是该公司在争议海域最具代表意义的招标。中海油董事长王宜林当时表示,大型深水钻井平台是流动的国土,是战略武器。”
报道还称,国际原油原油价格已经从2014年的每桶115美元跌至现今的50美元,北海油田也越来越不景气,但同时中国却在扩大北海石油的生产活动。
这引起了英国专家的迷惑:中国为何热衷这种利益不甚明显的投资呢?有专家分析指出,中国不寻常的行动是为了发展“软实力”的一个例子,增加欧洲的投资者和公司对中海油的好印象。
报道引述布里斯托尔大学国际发展教授杰弗里·亨德森(Jeffrey Henderson)的话说:“北海油田的石油设备逐渐老化,对于石油生产商而言运营成本会越来越高。从狭义上来看,海外石油公司向该地区注入资金,但收益不会特别明显。”他认为,中海油可能更看重尼克松公司在加拿大的其他资产,在北海油田的势力越来越大可能是为了显示“软实力”,亨德森表示,这或许是“中国提高在欧公司的合法性与信誉度总体战略的一部分”。